当前位置:首页 -> 教学研究 -> 教学管理

9月,中小学语文使用“部编”教材

作者:基教一股    浏览:4737次发布时间:2017-08-18 15:41

    9月,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采用“部编本”,小学古诗文增幅达80%!
    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,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采用新版本,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,中小学语文教材“一纲多本”的时代正式终结,从起始年级开始,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“部编本”语文教材。
    那作为语文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你又该提前做些什么呢?
    什么是部编本教材?
    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。这一版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,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、文质兼美、适宜教学,适当兼顾时代性。据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、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介绍,之所以要编“部编本”,是因为现有的一纲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,部编本想起到示范作用。
    编本教材是怎么编写出来的?
    新教材中的语文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。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,最多也就一两年。“部编本”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,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、拟定样张、选文、进入具体编写等。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,先后经过14轮评审,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,最后才交给教育部。
    部编本教材有哪些变化?
    1、 传统篇目增多
    语文教材不仅书本大了一圈,由原来的16开本变为A4大小,传统文化的篇目也也大大增加。小学6个年级的古诗文总数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50余篇,增幅达80%。古诗文的文体也更趋多样化,从《诗经》到清代诗文,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,从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。
    2、 倡导亲子阅读
   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最大的“要求”莫过于“和大人一起读”栏目,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,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。这种编排不仅有利于能很好地推动全民阅读,还非常利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、成长环境。但这一栏目的效果还要看家长的配合度。
    3 、侧重阅读
    综合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,中小学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提出:“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,培养学生倾听、表达的能力,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。”
    未来,对于语文的学习,老师们或会注重课程方面的整合和改变,将会引导孩子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,更符合对孩子全面能力的培养目标。
    4 、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
新编语文力图让“教读”“自读”,加上“课外导读”,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,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。还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,从时间上保证、落实名著导读。
 
    家长该怎么做呢?
    1、在7月至9月份的暑假过渡期间,不妨让孩子先和这些变化接触一下,可以从网上各大书店、本地的新华书店、图书馆借一些或者买一些相关的书籍。事先缓冲一下,可以避免开学后面对新课本不知多措的慌乱。
    2、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把这些古诗词、经典著作,每天读起来,先从声音上对这些古文音律、对仗、韵律美的认可。
    习惯养好了,读的多了,达到背诵的地步,开学后便会先行一步。
    3、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。习惯需要培养,习惯之后潜意识里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,以后的读书、学习就像每天呼吸一样自然,岂不是好事。
    老师又该怎么做呢?
    例如针对教学中如何落实名著导读,老师可以做好以下几点:
    1、这两项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
    一是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。二是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,从时间上保证、落实名著导读。定时和小组成员交流、探讨,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保留读书成果,形成个人读书档案。
    2、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
   要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,在名著导读教学中,就必须以兴趣为先导。 要针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来设计读书活动,找到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名著的切入点,才有可能使学生对读书活动真正有兴趣。
    3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
    阅读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,口头报告、小组朗诵、论文宣讲、现场表演、微电影、多媒介演绎等,学生可以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创意,自由选择。阅读分享的主体自然应该是学生,但在具体活动过程中,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:
    一是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,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分享的机会;二是要能够在分享中发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,引导分享由浅入深,使分享能够渐入佳境;三是要善于适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,以自己示范性的分享来带动、激发、提升学生。
    4、名著导读教学不应“用力过猛”
    为防止名著导读教学中出现“用力过猛”的现象,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名著导读的关键是读,要让学生“连滚带爬”地读书,让学生海量地阅读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,培养学生终身读书的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