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> 教学研究 -> 教学管理

教育无需保留“秘密”

作者:陶源    浏览:4408次发布时间:2013-10-10 08:56

 

教育无需保留“秘密”

 

 

    陈老师既是我的同窗又是我的同事,后因成绩斐然而跳槽到一所重点中学。
     有一次出差,我就去拜访他。在听了一节课之后,我向他建议:“这堂课上得精彩而不失真,高效而不浮夸,值得到公开课上去露一手。”不料,陈老师却神秘兮兮地说:“上公开课只不过是‘作秀’,那是演给别人看的。实不相瞒,自己琢磨出来一套看家本领,有人戏谑地称之为‘教育秘密’,那才是评优晋升的‘杀手锏’,怎么能轻易地外泄而砸自己的饭碗呢!”我听后一片惘然。
    这才使我茅塞顿开,破解了许多教育现象。难怪有的教师评课时如蜻蜓点水,不痛不痒;遇上同行请教成功秘诀,更是用诸如“科学”、“艺术”等抽象词汇来搪塞。
    那泄露“教育秘密”会不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?这是问题的核心。如果会损害自己的利益,那么保留“教育秘密”,对自己来说是必要的。但笔者认为,公开“教育秘密”肯定能利人,有时也利己,至少不损己。
    首先,公开“教育秘密”,不会减少自己的教育智慧。
    把拥有的物质给予他人一份,自己便会相应地减少一份。而教育智慧却不是如此,在传授他人的过程中,必然得到相应的反馈,如果在碰撞中加以消化,那么智慧不但不减少,反而可能得到提升。这正如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所说的,如果你有一种思想,我也有一种思想,交换一下,我们便有两种思想或者激发出更多的思想。
    其次,公开“教育秘密”,不会削弱竞争优势。
    所谓的“教育秘密”主要是指教育方法,并不像企业的技术“配方”那样可以轻易地全盘“复制”。也就是说,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,并不一定适合他人,即使适合,要形成技能,也要有一个较长的磨合期。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,完全可以摸索其他增长点,找到新的突破口,不必太在意由于公开了“教育秘密”而被别人超越。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,其实有些“教育秘密”,自以为是“宝贝”而暗中“独享”,实际上效果并不佳,就是因为没人点拨。
    最后,公开“教育秘密”,可以实现教育共赢。
    情感是可以传染的,你把“教育秘密”当作“家产”,别人也会把它作为“隐私”。闭门造车窄化了视野,大家只能在自己的“小圈子”里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“拉磨式”地重复循环。更可怕的是,狭隘的个人主义的弥漫,必然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心理的隔阂,形成猜忌氛围。肝胆相照,善于合作才是明智的选择。它可以集思广益,优势互补,激励创新,不断地产生新思想、新成果,使个人的力量得到放大。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,只有公开了自己的“教育秘密”,才能拿到打开别人“教育秘密”的钥匙。坦诚相待,思维碰撞,资源共享,才能实现“螺旋式”上升,达到共赢的效果。
    严守“教育秘密”,作茧自缚;打开“教育秘密”,海阔天空。教育无需保留“秘密”。